天王76188296
![]()
217亿“假央企”闹剧:28天签约神速,半年崩盘内幕让人愣住了
其实最让人头大的还不是钱没到账,而是堂堂国家级高新区的招商竟然玩成了全民围观的乌龙。2025年刚开年,湖北随州高新区那场签约仪式简直风风火火,说什么千亿产业、弹箭星器全产业链,投资从158亿加到217亿,规划2500亩地,还喊着年营收超300亿,领导们都来了,28天一锤定音,场面多豪横你想象不到。
谁能想到,才半年就穿帮,原来给随州画大饼的“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中心”,压根就是假冒货。西安航投未来能源产业链管理有限公司打头阵,背后股权反转十几圈,全靠名头唬人。结果是,工商登记也只看看材料齐不齐没细查真伪,这么一折腾,全国10多省份都有类似连环套,直接参股10家、间接超405家企业,新能源、园区开发,假的一串儿。
你说可笑不可笑,这企业上一个项目还差点和西安市国资委那边混成一块,被发现问题后立马被甩出去,随州这头连点风声都没收到。搞到后面,批文批下来了,地也划了,工程招标还真让中铁一局、中建设计这样的大央企中标了个10亿。那些要交保证金、垫钱垫物的小伙伴,有没有嗅到一丝不对劲?
变数来了,假身份曝光,项目随时烂尾,地方财政正准备擦屁股。更辣眼的是,类似套路全国流窜:企业包装国字头,开口就是百亿大单,地方政府为了数据业绩,巴不得立马签合同,也不管调查到没,最后亏的是谁?土地资源白搭进去了,诚信也透支了。其实大家心里清楚,这事的根子就在于考核太看重规模、速度,审核流于形式,风险意识完全掉线。
要说解决办法,也不是没思路。比如,企业背后是谁得查到源头,别再被花哨名字骗了;招商还是看项目能不能真正落地、有多少人能就业,不光是签约金额好看;注册公司流程得细化,对这些带国资背景的企业,比对、核验不能马虎。全国最好搞个统一信息平台,企业身份网上一查就明白,别让假冒国企满世界瞎跑。要不然,这种招商尴尬指不定啥时候又轮到谁头上。
说实话,千亿级馅饼不会随便从天而降。有时候不是不会做事,而是太急着出成绩,忽略了基本的判断力。想真正拉来好项目,还得耐下心来甄别,别再让这样的假央企把地方折腾得名利两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