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金秋时节,天干物燥,用火、用电、用气需求攀升,各类火灾风险同步加剧。寺庙等文物古建筑因多为木质结构,不仅耐火等级低、火灾荷载大,且宗教活动中频繁使用明火,消防安全隐患尤为突出,丝毫容不得懈怠。为切实筑牢宗教场所消防安全防线,提升应对突发火灾的处置能力,近日,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北郊消防救援站主动靠前,深入辖区仙城山先光寺,开展了一场精准化、实战化的消防安全专项培训活动。
寺庙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有着独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。回顾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寺庙火灾案例,因酥油灯倾倒、香烛看管疏漏、电气线路老化等问题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,不仅造成了珍贵文物的损毁,更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文化损失。培训伊始,消防宣讲员便以这些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,结合先光寺的建筑结构特点和日常宗教活动规律,深入剖析了寺庙存在的“先天性”隐患——如木质构件密集、防火间距不足等,以及日常管理中易出现的“动态性”风险——如明火使用不规范、易燃物品堆放杂乱等,让参训人员直观感受到消防安全的紧迫性。
在理论讲解环节,宣讲员围绕“预防为先、扑救及时、逃生有序”的核心,系统讲解了寺庙火灾的预防措施、初期火灾的扑救技巧以及火场逃生自救的关键要点。针对宗教活动的特殊性,特别强调了点酥油灯、煨桑、焚香等环节的防火规范:例如酥油灯需放置在专用防火台面上,周边严禁堆放易燃物品;煨桑时要专人看管,确保火星不扩散;焚香区需配备足量灭火器材等。随后,消防员还手把手教学灭火器、消火栓等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,从器材的检查、操作步骤到安全注意事项逐一演示——使用灭火器时要保持上风方向,对准火焰根部持续喷射;操作消火栓时必须先确认现场断电,严防触电事故发生,确保每一位参训人员都能清晰掌握操作要领。
理论学习结束后,培训立即转入实战化实操环节。在消防指战员的现场指导和安全监护下,先光寺的管理人员、工作人员及僧人代表轮流上阵,拿起灭火器对准模拟油槽火进行扑救。从提、拔、握、压的规范动作,到火焰扑灭后的余火检查,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,通过亲身实践,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技能,有效提升了初期火灾的处置能力。
培训之余,消防指战员还与先光寺负责人一同开展了“防消联勤”实地勘察检查。他们沿着寺庙的建筑布局,对寺院的占地面积、重点防火区域(如藏经阁、大殿、文物库房)、疏散通道畅通情况、周边水源分布等进行了细致摸排,同时对寺内的消防设施进行了全面测试与维护——检查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、消火栓出水是否顺畅、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,对发现的轻微隐患当场指导整改,对需要长期完善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。此次勘察不仅帮助寺庙进一步完善了消防安全管理台账,更让消防救援队伍精准掌握了寺院的实际情况,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灭火救援预案、快速高效处置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此次消防安全培训与实地勘察活动,不仅让仙城山先光寺的全体人员深刻树立了“消防安全无小事”的责任意识,显著提升了自防自救和初期火灾处置能力,更推动消防救援队伍与宗教场所构建了“共建、共治、共享”的消防安全协作机制,进一步强化了针对文物古建筑这类特殊场所的灭火救援准备水平。下一步,北郊消防救援站还将持续加大对辖区宗教场所、文物古建的消防安全指导力度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共同为守护珍贵文化遗产、筑牢消防安全屏障贡献力量。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