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西请
![]()
涨10%,一个多330亿,一个多3300亿。
这就是随州和襄阳的差距。
很多人一看GDP排名,就说随州不行,常年在省里倒数。
但这种比较,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公平。
2000年,随州还是个县级市,GDP刚过300亿。
同年,旁边的老大哥襄阳,GDP已经是3000亿。
底子差了整整10倍。就算大家增速一样,你跑一步,人家已经跑了十步,你怎么追?
过去二十多年,随州的年均增速其实比襄阳还高一点,达到了10%左右。
到2023年,GDP做到了1800亿,翻了6倍。
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,城市面貌和老百姓的生活都实实在在变好了。
但一看总量,襄阳已经到了6300亿。
差距看着更大了,这就是基数的魔力,也是很多小城市的无奈。
所以,要比就得找个合适的对手。
比如隔壁的枣阳,归襄阳管的一个县级市。
2000年的时候,枣阳GDP有280亿,和当时的随州差不多,算是站在同一起跑线。
二十多年过去,现在的枣阳GDP是800亿。而随州,是1800亿。
为什么差距这么大?
关键就在于随州在2000年从县级市升格成了地级市。
行政级别的提升,意味着能拿到更多的省级资源、政策倾斜和投资项目,比如随州的高新区建设,就是地级市身份带来的红利。
这才是看待一个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式。
不是只盯着那个冷冰冰的排名,而是要看它跟谁比,跟自己的过去比。
随州虽然在省里排名靠后,但它跑赢了过去的自己,也跑赢了和自己起点相似的同伴。
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,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地方,本身就是一种偏见。